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全文检索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新闻动态
如何看待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?
发布时间:2018-07-16  浏览次数:  来源:  

 

2018年7月4日       来源:农民日报
 
    不久前,我先后参加了全国政协、中国科协组织的农业农村调研活动,调研的题目包括一二三产业融合、合作社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。在调研省份中,包括河南、陕西、湖南和浙江,都看到了一些很好的案例。
    在河南黄河边的一个古渡口,正在进行一个荒野村庄的改造。陪同人员口若悬河,介绍着历史典故、文化特色、规划构想、实施步骤等。我插问了几个问题,也立刻得到了清晰的解答。我一直以为她是村干部,后来才知道,她是企业的项目经理。
    在湖南考察了好几个稻谷合作社,这些合作社,都有一个牵头企业——都是涉农企业,包括稻谷种子公司、稻谷加工企业、农资流通企业等。
    在陕西梅县考察猕猴桃的种植,该县猕猴桃协会的负责人,同时就是一个猕猴桃种植、收购、储藏和销售大型企业的董事长。
    此外,还有一种方式,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更为直接了当,这就是:公司+农户。此前,我的短文《如何理解小农户的小》,在这个专栏发表之后,手机端有读者留言,谈到了湖北浠水县的一个实例:一个养猪企业,与山区贫困户签订合同,实行统一供仔猪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供应饲料,各户分散饲养之后,再统一收购。该读者以此案例说明,这种方式,也能够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难题。这是对的。
    总而言之,要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,需要有各种新型经济组织方式。而各种新型经济组织方式,尽管彼此特点不同,但通常都有一个共同之处: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。
    事实上,这些企业,不仅仅是参与者,更是发起者和推动者。他们的作用,对于新型经济组织的建立,是催化剂和粘结剂;对于新型经济组织的运行,是发动机和方向盘。这些企业,以农村内生的为主,包括农业生产企业和涉农企业(农业服务业)。
    我不由地想,这其间的内在原因是什么?
    答案只能是:这是一种双赢,农民和企业,都能够获得好处。这需要两个条件:新的经济组织,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;农民和企业,可以分享这些新增的收益。也就是说,要先把蛋糕做大,然后在农民和企业之间,进行合理分配。
    要把蛋糕做大,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。概括起来,不外乎这样几种可能:第一,比原来产出的数量更多;第二,比原来产出的质量更好;第三,比原来销售得更贵;第四,比原来耗费的成本更少;第五,拉长了产业链,深加工产品增值更多;第六,开发出资源利用新方式,新产品产出价值更高,这包括特色种植、特种养殖、乡村休闲旅游等。
    把蛋糕做大,这是基础,最重要,也很不容易。需要想到好点子,懂得新技术,会算经济账,还要能筹资,添置新设施。这些事情,光靠农民自己,是很难做到的。单个农民不行,把全村农民简单集合到一起,可能也不行。因此,农民需要外力,这个外力,要有能把蛋糕做大的所有条件,只能是企业。农民做不到的,企业可以做得到,例如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,满足大市场的需要,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,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等;农民能够做到的,企业可能做得更好,例如工厂化育秧,无人机植保,机械化耕种收等。
    农民需要企业。与企业联系得好,农民就有更多的收入途径:一是把土地交给新的经济组织统一经营,获得保底性质的地租收入;二是到新的经营组织之中劳动,取得务工收入;三是有可能获得一些分红。即便在公司+农户的养猪模式下,农民也能获得不少好处:可以有稳定而相对便宜的投入品(仔猪和饲料)、有生产技术指导、有稳定的销售保证,从而增收稳收。
    而企业,也需要农民。企业的目标和兴趣,也是增收,这需要开发各种生财之道。在农村,几乎所有的生财之道,都离不开一样东西:土地。企业对农民的需要,首先就是对土地的需要。这包括各种类型的土地:耕地、林地、水面、荒地,这些土地,不光有农业价值,也有休闲旅游价值。此外,还有宅基地,也就是建设用地。这些土地,在农民的手上,通常使用效率不高,潜在价值发挥不够。企业需要的,是按照企业的经营方案,去利用这些土地,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。例如,搞粮食加工的企业,通过新的经济组织,就可以指导和要求农民,采用相同的优质品种,进行标准化生产,获得优质原料。又如,进行果茶药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;或者,在自然条件优美的地方,增加些新的设施条件,开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。
    企业的积极作用,本质上,就是优秀企业家的作用。他们视野开阔,在认识、开发和配置资源方面,眼光独到;他们关注党的三农大政,对文件的学习领会深度,比很多干部还好;他们对市场规律和行情趋势的把握,不仅远远超过农民,甚至比学者们都敏锐准确;他们通常与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或者就是农民出身,或者长期为三农服务;他们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典型。
    当然,毋庸讳言,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做得很好。尤其是早些年,有的企业进入农业,动机不纯,是想拿到土地,然后再变相改为非农业用地。当做不到这一点后,企业就经营不下去,老板就跑路了。还有些企业,动机虽然良好,但低估了农业的复杂性,也会失败。尤其是有的人,既不懂农业,也不懂农民,以为到农业农村淘金是很简单的事,不做好功课,就一个猛子扎进去,遇到挫折后,就怨天尤人,说受了“三农利好”说法的蒙骗。
    展望未来,通过企业参与,以各种方式与农民结合,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,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,可能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。这个过程,基本上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,是农民与企业的你情我愿。当然,政府的作用,同样非常重要,主要是进行宏观管理指导服务,如土地利用规划、各种公共服务、市场规范管理等。
【打印此文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关  闭】
版权所有:江苏省委农工办 江苏省综改办 江苏省农委
建设单位:江苏省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: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建湖县委农工办 0515-86212332 江苏省信息中心 025-86631399
苏ICP备14007976-2